户外自主性角色游戏是利用户外环境及资源,让幼儿按游戏需要,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角色游戏。 而中班幼儿已经过了两年多的角色游戏,有一定的游戏能力和游戏基础,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更宽阔的游戏场地,更应是多选择、多变化,能提升其游戏能力的“材料”,符合他们自主游戏探索的“主题”,以及能给予他们更多探索空间的“教师指导”,能促进他们合作的“氛围”,及进一步与人交往的“机会”。 教师在游戏的开展中与以往的中班户外自主性角色游戏进行一定的“取”“舍”显得尤为必要,以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主题“周围的人”为例 ,提出以下建议 :
一、主题选择——取“生成”舍“预设”,提升中班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以往中班角色游戏因为幼儿发展的需要,以及教师为了让幼儿更好的提升游戏能力, 教师对于游戏的把控显得尤为突出,关注点也就更加有针对性。 教师会更注重于“预设”主题,为了提升中班幼儿游戏性,教师往往选择能够提升幼儿合作及游戏技能的内容。
案例 1:在中班主题活动“周围的人”开展中,幼儿收集周边生活环境资料,了解了周边环境后,对周边生活显现出十分的兴趣,幼儿自发提出要将周边奉城公园、幼儿园、联华超市、爱心水果店、垃圾处理站等游戏内容纳入到户外角色游戏中。由于区域过多,教师根据幼儿调查表进行投票,让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想游戏的区。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很多幼儿主动让家长周末带到游戏场地进行观察学习。
调查结果:所有的游戏内容均是幼儿自发形成,并且幼儿能够在生活中去观察和发现,支持幼儿自主推进游戏开展。中班幼儿已经有足够的能力进行游戏拓展,而在日常学习生活自主生成的内容最为真实,在这样的情境中,中班幼儿可以自然地、轻松地融入到其中,这样教师不仅可以真实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想法、特点及实际能力,更是让中班幼儿能够自主探索,真正做游戏主人。
二、材料投放——取“假”舍“真”,提升中班幼儿游戏的能力
以往教师以为将角色游戏推到户外, 就是纯粹换个空间,拓展游戏场地,所以往往只是把教室内的“自制材料”转移一个位置,仍旧以材料的“真”来提升幼儿游戏生活化及趣味性。 对于已经可以自主思考、探索的中班幼儿来说,“真实”的事物已经无法满足其探索的欲望。 过真的材料,缺乏创新和变化的挑战,这个阶段的幼儿已经可以“以物代物”,甚至“假物真玩”。 而自主性户外角色游戏真正意义, 也不仅仅是将场地扩展到户外,更是将户外资源引入到游戏中,给幼儿更充足的选择,以进而提升幼儿的游戏能力。
案例 2:“周围的人” 中班户外角色游戏——“超市”中,教师让幼儿到操场上寻找可以当成超市游戏的材料,幼儿提出可以卖“户外器械”。
教师提问:可是超市里都是有卖水果、有卖糖果,也有卖饮料,怎么办呢?
幼儿 1:可以收集一些瓶子、水果玩具等布置超市。
幼儿 2:也可以把皮球、跳绳这些当作运动器械卖。
案例 3:“周围的人”中班户外角色游戏,幼儿游戏中利用户外运动器械布置超市。
幼儿 1:要买饮料。
幼儿 2(超市工作人员),利用木板代替“饮料”,卖给幼儿 1。
幼儿 1 拿着木板回到“娃娃家”,将饮料喂给娃娃喝。
幼儿 3 要买洗发水,幼儿 2 用三角形障碍物当成“洗发水”,幼儿 3 将“洗发水”带到娃娃家,帮助娃娃洗头。 进而幼儿利用户外环境布娃娃家、医院、消防局等。
摒弃了以往教师制作“真实”材料,中班幼儿根据户外材料自发进行游戏,进一步提升幼儿“以物代物”的能力,取“假”舍“真”在材料选择上凸显灵活性、可变性 。 即材料从户外资源中来,更有可塑造、可变化、可组合、无固定的使用模式,真正让游戏材料“动”起来、“活”起来。 案例中班幼儿通过自我暗示,以物代物,在游戏中就会边观察、边思考,不断地探索,想出与他人不同、与自己以往经验不同的替代物。 借助于各种材料的暗示,幼儿不断地进行发散性思考操作,进一步提升了游戏能力。
三、空间规划——取“精”舍“泛”,提升户外空间利用的有效性
以往的户外自主性角游中教师会更加突出对场地的运用,但仅仅是突出于“泛”,将游戏铺满户外,让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显得“忙”、“丰富”“充实”。 但中班幼儿需要的户外空间不仅仅是“随意广泛运用”,更需要“精”,在充分利用户外空间同时,要引导中班幼儿自主考虑区域游戏性及适宜性,合理利用空间,从而进行取舍。
案例 4:“周围的人”中班户外角色游戏——奉城公园:野趣园中倒卧的树干变成了“奉城公园”,爬上爬下快乐无比; 幼儿利用埋小缸的区域布置公园座椅,休息、野餐乐不思蜀;小土坑变成了“鱼池”,并引入公园中常见的“钓鱼游戏”,将此场景布置成公园一角,形成半开放互动式场景。
案例 5:“周围的人”中班户外角色游戏,幼儿根据一次参观消防局后自发生成相关主题“消防局”,有幼儿提出需要在角色区增加消防员训练区。教师让幼儿先观察户外场地,与幼儿一起商量,场地中哪里适合布。
幼儿 1:“冒险岛”可以布置,消防员可以利用攀岩墙练习攀爬救人。
幼儿 2:可以用滑滑梯来布置,那里有可以爬上爬下的滑梯和楼梯,消防员可以练习爬的动作。
幼儿 3:滑滑梯那里还有可以挂在上面的地方,消防员能够练臂力。
幼儿讨论后,最后表决定于滑滑梯区创设成消防局。
空间规划除了还于中班幼儿外,更重要是“精”于游戏,“精”于运用,利用空间布局的特点,引导幼儿学会充分利用,提升空间利用有效性。
四、师幼互动——取“观察”舍“介入”,提升教师指导中班游戏的能力
户外自主性角游中中班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而以往教师过多的“介入”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会变成干预,幼儿在教师的频繁介入中被动推进游戏。所以教师对于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指导策略要变干预为引导幼儿自主探索,这就需要教师取“观察”舍“介入”。 教师要当中班幼儿游戏的观察者,为了促进中班幼儿能够在游戏中进一步的探索,需要做的就是在导入后,大胆放手,让幼中班儿自主地进行游戏,教师要做到认真观察,合理分析,不断推进。
案例 6:“周围的人”自主性户外混班角游中,教师根据各区定点观察,不急于指导幼儿,教师根据幼儿游戏情况,随身准备记录本,并进行简单记录。 在游戏后,教师引导幼儿大胆交流游戏过程。并让幼儿提出存在问题,根据观察有针对的进行引导,师幼讨论形成推进,在下一次游戏中讲问题导入,这里教师要把中班幼儿当作游戏主体,摒弃以往的较重视传授知识,总是总结怎么做,再提问“你会怎么做? 怎么玩”等问题,让幼儿被动接纳,忽视诱导幼儿积累知识经验。其实游戏中对于中班幼儿是一个感知的过程,能否按照游戏流程或者生活的流程游戏,并不是游戏的最终目标。为此,教师应学会观察,并能够分析观察的内容,从而推进游戏开展。同时创设各种有利于幼儿分享各自经验和体会的机会,引导中班幼儿描述游戏中的过程,从而引导幼儿自主提升建构知识经验。
中班户外自主性角色游戏要扩充幼儿自由活动空间,真正将游戏权利归还给可以主动探索的中班幼儿,发挥其贴近生活、自由游戏、自主探索、轻松愉悦等的优势,让其成为对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