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题小结——贯彻、思考、实施(中班)
发布日期:2019-05-27 16:03:08   作者:奉城幼儿园   

贯彻、思考、实施

 ——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贤文化材料有效投放的思考

                    奉城幼儿园 赵莹莹

2019.1

思考:

   幼儿需要通过行为活动来进行学习、吸收知识。这种行为活动既包含儿童自身四肢器官的动作与活动,也包含了借助材料进行的操作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教师必须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设计、实施的教育活动必须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材料调动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活动起来”,把个别化学习材料作为幼儿认识生活和世界的一种媒介,充分挖掘里面所蕴含的价值,促进幼儿认知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点研究内容。在学习《指南》后,我更要把《指南》精神落实贯彻到自己的教育实践工作中去。本学期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贤文化背景下的个别化学习活动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实践和研究。

实施:

一、合理投放贤文化材料,使幼儿真正通过游戏获得发展。

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学习,是幼儿带有自主性的、自主探索的个别化学习,是幼儿通过发现、感知、体验而进行的过程性学习,是具有开放性的低结构化学习。游戏能反映幼儿的发展,是幼儿已有经验的表现;游戏能巩固幼儿的发展,因为游戏中有大量的自发的练习性行为;游戏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因为游戏中有大量的自发探索性行为,是幼儿小步递进的自我发展。例如,我们制作“翻翻乐”的材料,提供了贤文化背景下的景点的图片,寻找2张相同的景点并说出名称。通过游戏的形式,锻炼了幼儿的记忆力、观察力,到第二阶段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方位的表述,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材料可以一人玩,也可以2人一起合作地玩,材料制作简单,但是玩法多样,集挑战性,持续性、趣味性、灵活性为一体,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二、投放的材料要具有探究性、引导性。

我们倡导的是具有探索性的发现式学习和具有游戏性的自发式学习。这样的材料会引导幼儿将已有经验进行创造性表现,会使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现。

1、材料的探究性。

探究性的游戏材料应留给幼儿更多的操作和创造空间,保证幼儿与材料充分的互动。简单的动手操作和机械训练,并不具有探究性。例如,我们结合奉贤“风筝节”,让孩子们制作风筝。我们投放了半成品的风筝游戏材料(不同筝面、细竹条、玻璃钢杆)、提示卡、制作风筝的视频等。孩子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筝面、杆子进行制作。这类材料是具有探究性的,制作的方法多种多样,制作好的风筝更是不一样的。这样的材料对幼儿来说,更有挑战性,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材料的引导性。

材料的引导性规定了材料的操作范围和创造边界,保证幼儿在探究中获得有价值的发展。在思考材料的引导性时,要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考虑材料之间的关联,考虑材料所提供的线索对幼儿是否能带来启示,考虑最终希望幼儿获得怎样的发展。例如,我们投放了“设计风筝”的材料。设计风筝的时候,孩子们会将提供的线描画涂上颜色,但是在孩子们的操作活动中,我们发现大家基本没用多少时间,就能涂好颜色了,之后就兴趣不大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两位老师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对设计风筝更有兴趣、更有持久性呢?经过讨论商议,我们决定将简单的涂色调整为在筝面上自行绘画、用颜料涂色。有了这样一个大的作品展示后,我们发现孩子们对这一材料的兴趣、持久性、挑战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多地获得了过程性的一种体验。由此可见,“引导性”不是教师的语言引导,更不是动手代替操作,而应该是内化在材料中的“指路”线索。关键是教师要找到材料与活动预期结果间的关联性。

感悟:

  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创作中的相互探索,无时无刻都体现出了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现在各个幼儿园都在实践STEM教育。特别是观摩了南中路幼儿园STEM理念下的个别化学习活动后,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我们班级的“风筝”是一个个单独的内容,当孩子遇到困难后,都不愿意独自去尝试解决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瓶颈,我想尝试牵手STEM。在一年一度的风筝节的时候,让孩子们放飞自己制作的风筝。幼儿将进行一系列的工程探索过程:收集资料、设计图纸、讨论决策、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进行验证、反思、再调整、不断的循环往复,直至结束。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还能让幼儿学会做事的计划性和有序,不再那么随意了,也不轻言放弃。STEM在幼儿园阶段最重要的是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想法。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南奉公路9325弄118号    电话:021-57522109    

版权所有:奉城幼儿园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67 号